10月3日清晨,橫跨姚江江面的邵家渡大橋施工現場已響起機械轟鳴聲。2臺75米高的塔吊像“鋼鐵巨人”般揮舞長臂,將鋼筋、建材精準送向主橋橋體;4套掛籃懸停在橋面兩側,200余名工人戴穩安全帽、系牢安全繩,在各自崗位上緊張作業,汗水順著臉頰滑落,浸濕了橙色的工裝。
邵家渡大橋施工現場。記者 劉波 攝
“國慶期間,為確保項目關鍵節點如期推進,全體建設者主動放棄休假,堅守施工一線。項目全線共有263名工人在崗奮戰,主橋部分正全力攻堅江北側第二個邊跨合龍段(第一個已于9月29日完成)這一關鍵節點,引橋部分安排了6臺登高車進行涂裝施工和鑄鋁裝飾施工,道路部分落實了多臺攤鋪機、壓路機進行水泥穩定層施工。”工程負責人葉嘉庭踩著施工便道穿梭在工地,“目前,主跨距離合龍還差6米,國慶期間重點落實江北側第二個邊跨合龍段的鋼筋安裝、預應力張拉和混凝土澆筑。主橋共4個邊跨合龍段和2個中跨后龍段,因合龍工序較多且較為復雜,整個合龍過程需要持續1個月。
邵家渡大橋施工現場。記者 劉波 攝
鋼筋工孫建祥臉上被太陽曬得黝黑,記者看到他的時候,他正拿著扳手擰緊鋼筋連接處的螺栓。這位來自安徽宿州的漢子,擦了擦額頭的汗說道:“鋼筋是橋的‘骨頭’,我擰的每一顆螺絲都得夠緊,骨頭硬了橋才能扛住風雨。等橋通了,我一定要帶孩子來這兒,跟他說‘這橋有爸爸的一份功勞!”
邵家渡大橋施工現場。記者 劉波 攝
在掛籃操作平臺上,來自湖南永順縣的張小松正盯著儀表盤調整掛籃位置。“我在這兒干了3年,看著大橋從江面立起橋墩,再到現在快合龍,心里特別自豪!”他說,這是他參與過的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橋梁工程,每次看到姚江兩岸的居民隔著江眺望大橋建設,就覺得再苦再累都值,“等橋通了,大家過江不用繞遠路,咱也算為寧波做了點實事。”
邵家渡大橋施工現場。記者 劉波 攝
邵家渡大橋及接線工程(新園路-北環快速路)工程位于海曙區、江北區境內,南起新園路南側支路,北至北環西路,道路全長約7.1公里。其中,邵家渡大橋全長380米,橫跨300米寬的姚江,主橋跨徑170米。
邵家渡大橋施工現場。記者 劉波 攝
“建設過程中,我們先后掃除了土地、管線等方面的前期障礙,克服了臺風、高溫等影響,攻克了C60高標號砼的質量管控難度高、懸臂現澆箱梁體量大、節段多、線性控制難度高等技術難點,項目建設正按原計劃順利推進。”葉嘉庭介紹,主橋兩岸左右兩幅共計190個施工節段,目前已完成182個,節段完成率達96%,整體工程形象進度已超80%。
邵家渡大橋施工現場。記者 劉波 攝
據悉,該工程由寧波城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公建事業部建設,計劃今年10月底實現主橋合龍,2025年底初步建成具備通車條件。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寧波中心城區骨干路網,打通姚江兩岸交通“堵點”,提升區域通行效率,為帶動城西發展、推進姚江新城開發建設注入新動能。
俯瞰邵家渡大橋施工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