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木 王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野下的人文經濟學
胡文木 王侃
深入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文經濟學的重要論述,是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大時代課題。我們要站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高度,把握人文經濟學的基本內涵和本質特征。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馬克思是在批判資本主義“以資本為中心”過程中確立其“以人民為中心”基本立場的。人文經濟學是對西方經濟范式的超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發展都是為了人民這一根本宗旨和基本立場。
人文經濟學主張人文與經濟相互依存、交融互生,絕不僅僅是強調經濟學要向“人文回歸”或體現“人文關懷”,也不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最重要的是它突破了西方經濟學的逐利本性和資本至上邏輯,賦予“人文”在經濟學中重要地位和更豐富的理論內涵,強調人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經濟發展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基本人文原則,這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視野下人文經濟學的核心要義。
人文與經濟交融共進的雙向互動體現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物質與精神辯證統一關系,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也是人文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方法論。
人文經濟學的本質內涵是文化與經濟在總體上相互交融、互動共進,是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化雙向貫通、融合發展狀態,它體現了經濟與文化之間決定與被決定、作用與反作用的辯證統一關系。一是始終強調經濟在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保障作用。經濟發展極大地促進和保障了文化繁榮和精神富足。一方面,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人文的繁榮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另一方面,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有助于拓展人文傳播渠道,促進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豐富人文內涵。二是充分發揮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具體而言,通過文化與人力資本、知識技術、數字資產的結合,改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手段,降低對物質資本和常規資源要素依賴程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通過重塑組織運行方式,規范和調節生產主體和管理主體的行為方式和決策方式,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增強企業品牌市場競爭優勢;通過培養正確的價值理念和精神風貌,為生產經營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通過培養合作共贏、平等誠信的商業倫理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交易摩擦損耗;通過發揮主體創造性,把藝術審美、人文風情、意志品格等精神人文要素轉化為新經濟形態和新產業門類等等。三是強調在互生共榮的基礎上形成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合力。人文經濟學既不同于人文學,也不同于經濟學,不能簡單地從經濟界定人文,抽離人文發展的物質基石,也不能簡單地從人文界定經濟,把人文視為經濟發展的手段和工具,人文經濟學的要義在于超越人文和經濟,通過人文與經濟相互融合、相互成就,實現兩者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層次上的辯證統一。
將經濟現象放置于整個社會宏觀結構系統進行研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應有之義
將經濟領域理解為嵌入社會宏觀結構中的一個特定領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特征。
人文經濟化和經濟人文化必然構成人文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對象。但是,只有站在更為宏觀的社會結構系統高度,才能從根本上理解和把握這一對象。一方面,社會宏觀結構系統雖然是由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子系統構成,但是,社會宏觀結構系統一經形成,并在更高時空維度生成自身的運動規律,會對其他子系統形成制約和支配作用。因此,一個國家、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地位、運行環境、運行規律,以及其背后蘊含的人文目的、人文價值歸根到底是由整個宏觀社會結構系統所決定的。另一方面,現代國家與市場之間關系的發展變化,也內在要求國家必須從整個社會結構系統中去認識和把握經濟現象、經濟活動。現代市場經濟區別于傳統市場經濟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國家作為“有形的手”在直接或間接控制、調節經濟方面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我國雖然告別了傳統計劃經濟發展模式,但是卻保留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政治優勢和政治傳統,要求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既要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也要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這就需要國家通過對整個社會宏觀結構及其發展需求的把握,更好地了解市場運行規律,進而調整、規制市場運行方式和運行方向。
(作者分別為浙江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院長,人文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人文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