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
林建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科學總結歷史經驗,深刻把握改革規律,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明確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問題,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為豐富、生動、富有創意的組成部分,為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堅持歷史觀與時代觀的統一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黨的十八大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廣東調研。他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我們現在的關鍵一招還是改革開放。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現在,推進改革矛盾多、難度大,但不改不行。我們要拿出勇氣,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實踐證明,中國要前進,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舍此,別無他途。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提出的改革舉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續寫“兩大奇跡”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十年磨一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謀劃,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會議強調:“全黨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這要求我們,必須更加清醒地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更加深刻地總結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的歷史規律,更加堅定地肩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責任。
堅持目標與任務的統一
圍繞黨的奮斗目標和中心任務謀劃和部署改革,是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政治品格和成功經驗。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由此,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一致共識。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和“繼續”的根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所指出的,這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歸根到底,就是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方向決定道路,方向決定成敗。“治大國若烹小鮮。”中國是一個大國,我們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不是改旗易幟,我多次講,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體現黨的性質和宗旨,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斷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全面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幾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十分豐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必然是全方位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系統思維,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框架下,統籌謀劃部署、全面協調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領域改革,既不能單打一,也不能顧此失彼。具體地說,主要包括: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堅持守正創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推進改革;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致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謀劃加強頂層設計。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中國共產黨人是堅持全面論與重點論的統一論者。新征程,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最核心的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聚焦點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建設美麗中國,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要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注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注重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這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聚力點。
堅持原則與方法的統一
中國共產黨是善于積累、總結和運用經驗的政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最壯麗的篇章之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續寫“兩大奇跡”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也為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寶貴經驗。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必須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等原則。其中,堅持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問題時,必須科學認識改革的本質要求、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更加富有成效地把改革推向前進。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前進。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要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推進改革,系統布局、謀定而動,避免盲動、進退失據等現象。最基本的,就是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堅持破和立的辯證統一、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處理好部署和落實的關系。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提供了方法指導、實踐指南。掌握和運用科學方法,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是新征程黨員、干部的基本功和必修課。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黨委書記、教授)

|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