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雄斌 馬仁鋒 李加林:地理學本碩博貫通培養的內涵優勢與實踐探索
林雄斌 馬仁鋒 李加林
高校作為創新人才培養及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主陣地,在新的發展環境和趨勢下,加快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跨學科知識和國際視野的高層次人才是核心要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成為提升教育質量、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使命,其中推進本碩博貫通培養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碩博貫通培養強調優化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素養的復合型人才,也有利于縮短人才培養周期,促進學生知識體系形成以及培養質量和效率的雙重提升。
本碩博貫通培養是對傳統分段式教育的反思,核心是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構建本科、碩士、博士階段連貫的培養銜接路徑,統籌各階段的學習和科研目標,增強培養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連續性。在內涵上,強調整合本科階段的基礎知識、碩士階段的專業深化,以及博士階段的前沿創新探索;在目標上,強調培養具有深厚理論基礎、寬廣知識視野、創新能力突出且能適應學科及社會發展的高層次人才。
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寧波大學深入實施“五育并舉”,促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綜合教育改革,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13個、專業學位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31個,本科招生專業59個。其中,寧波大學地理學科以濱海地理學為特色優勢,于2006年獲批人文地理學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授權點、2018年獲批地理學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授權點、2024年獲批地理學一級學科學術型博士授權點,擁有地理科學(師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兩個本科專業,學科教學(地理)、農村發展、資源與環境等專業型碩士點,不斷探索構建更加連貫、高效的地理學本科、碩士、博士人才貫通培養路徑,提升濱海地理學學科建設內涵和成效,著力解決各層次人才培養層次性、系統性、連貫性培養力度不足,學生創新能力和個性化發展成效不足等問題,促進本科到碩士、博士階段知識與能力的系統遞進。
統籌分階段教學目標。以清晰的目標規劃助力學生的知識、學術和職業發展,如掌握基礎知識、拓寬學術視野、提升研究能力等,實現不同學段的有機銜接和高效培養。在地理學本碩博貫通培養中,動態修訂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依托省級/校級一流本科課程、校企合作課程等建設,強化不同階段培養的層級目標,本科階段重點是地理學基礎理論與應用能力提升,構建較完整的地理學知識體系;碩士階段側重地理學細分領域的學科深度和專業訓練,培養分析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博士階段專注理論與實踐關鍵問題的前沿研究,強化創新與獨立科研能力的培養。同時,結合地理學的學科屬性和特征,強化學科交叉與融合,培養學生適應復雜問題、復雜系統的跨學科思維和能力。
教學資源一體配置。強調各階段教學資源銜接共享和優化配置,促進地理學本碩博貫通培養的橫向拓展和科學創新。一方面,優化各階段資源配置,確保不同培養階段的教學、科研和實踐資源層次分明、有機銜接,避免資源斷層;另一方面,構建“地理學+”的學科體系,促進各學科領域資源共享,激發創新思維。同時,積極利用“陸海國土空間利用與治理”浙江省協同創新中心、寧波市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完善本碩博的學科資源配置,激勵復合型人才培養。此外,高層次、復合型教師隊伍是本碩博一體化建設的關鍵。近年來,寧波大學地理學科聚焦濱海地理學特色優勢,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引進、培養、提升,強化本碩博學生不同需求與教師隊伍數質提升及結構協同、教學科研賦能及活力轉化等多重協同關系。
教學體系一體化建設。動態更新地理學本科、碩士、博士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形成個性化、層級化、精準化教學方案,打通本碩博選課體系,優化教學方法和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在本科階段,通過一流課程建設、野外實踐、“五位一體”協同育人等方式,提升專業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注重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和專業素養;在碩士階段,結合理論探索、科學探究和實踐應用等綜合性、系統性特點,采取研討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以及校內校外導師協同,強化培養質量和效率;在博士階段,以科學問題為核心,瞄準地理學前沿領域和國家戰略需求,找準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強化導學協同,厚植地理學素養和能力。
選拔機制多元化。嚴格的考核篩選是本碩博貫通培養的基礎。設置“成績-素質”綜合考核,如課程考試、科研評估、論文答辯等,確保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具備貫通培養的基礎和潛力。同時,強調與企業、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與協同培養,強化本碩博不同層次專業知識、綜合素質的培養,形成創新成果。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陸海國土空間利用與治理浙江省協同創新中心)

|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