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錫娜:聚焦科技協同創新,激活寧波開放發展新引擎
紀錫娜
科技協同是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萍紖f同創新不僅強調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更注重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通過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可顯著提升創新效率,增強區域創新體系效能。作為重要港口城市和制造業基地,寧波擁有完善的產業體系和豐富的應用場景,為科技協同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在全球科技競爭加劇背景下,寧波正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科技協同創新為動力,激活開放發展新引擎,塑造面向未來的競爭優勢。
聚焦關鍵領域和核心平臺,激發協同創新的內生動力
寧波推動科技協同創新,應立足產業基礎和創新資源,重點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戰略領域。新材料方面,要發揮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優勢,突破高性能纖維、特種金屬、功能膜等關鍵技術,打造國際一流創新高地;智能制造方面,要深化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與制造業融合,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推動制造模式變革;綠色低碳方面,要發展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循環經濟產業,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數字經濟方面,要突出跨境電商、智慧物流、區塊鏈金融等優勢,培育新業態。
高能級平臺是集聚創新要素、促進協同創新的重要載體。寧波應構建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一是提升中國—中東歐博覽會能級,從經貿合作拓展到科技交流、成果轉化和產業合作,打造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重要主力平臺;二是做強甬江實驗室等研發平臺,聚焦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完善開放共享與轉化機制,打造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三是完善跨境電商綜試區功能,推進數字貿易規則與標準試點,依托“跨境貿易數智樞紐港”建設數字貿易節點。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激發協同創新內生動力的關鍵。寧波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融合的創新體系。一是建設開放數據空間,推動政府、產業、科研數據有序開放共享;二是建設公共算力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普惠算力服務,降低創新成本;三是創新聯合研發機制,支持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攻關行業共性技術;四是完善成果轉化體系,建設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等平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強化成果轉化與制度供給,探索高能級開放的新路徑
科技成果產業化是衡量協同創新成效的關鍵。寧波應積極探索成果轉化的新機制與新模式:一是建立“中東歐研發+寧波轉化”的跨境產業化通道,發揮研發與產業優勢互補,構建跨區域創新鏈條;二是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圍繞重點產業部署重大科技項目,加速成果產業化;三是促進資本鏈與創新鏈協同,發展創投、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等產品,提供全鏈條金融支持;四是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有機銜接,完善科技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機制,打造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
制度創新是高水平開放的重要保障。寧波需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制度體系:一是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實現突破,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探索快速審查、確權、維權的協同機制;二是在跨境規則對接上先行先試,依托自貿試驗區積極參與數字貿易、跨境數據流動等國際規則制定;三是在科技金融上創新發展,完善科創企業投融資服務體系,推動知識產權證券化等產品落地;四是在創新治理上探索新路,建立創新容錯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
標志性項目和制度創新案例是展示寧波創新成效的重要窗口。寧波要著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標桿:在智慧港口領域,深化“5G+北斗+智能集卡”應用,建設全球領先的智能港口;在數字貿易領域,探索跨境數據流動分類監管模式,形成可復制的“寧波方案”;在產業創新領域,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示范產業升級路徑;在區域協同領域,推動長三角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探索跨區域創新合作新模式。(作者單位:寧波財經學院)

|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