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彬:寧波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的實踐探索
熊彬
2004年2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全省首次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的黨建工作,積極探索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不斷增強黨組織在企業中的滲透力、影響力和覆蓋面,更好地發揮其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經濟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二十余年來,寧波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開展了“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的生動實踐,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黨委領航:織密組織網絡,筑牢紅色堡壘
寧波市委將民營企業黨建作為基層黨建的重點領域,納入全市黨建工作總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進。
擴大組織覆蓋,消除“空白點”。十多年來每年集中開展“奮戰60天、集中抓組建”專項行動,通過全面查、清底數,采取分類推進,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支部建在樓道中、項目上和專業協會里,加強流動黨員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做法,靈活運用“聯合建、掛靠建、孵化建”等方式,著力消除組織覆蓋的“盲區”,推動民營企業黨組織應建盡建,打造了經緯清晰、縱橫聯動的黨組織全覆蓋版圖。目前,全市職工80人以上民營企業有黨組織、30人以上企業有黨員比例均達100%。
增強組織力量,提升“戰斗力”。在實現“有形覆蓋”基礎上,全市各級黨委著力推動“有效覆蓋”向“有力覆蓋”躍升。選優配強“領頭雁”。選拔黨性強、懂經營、善協調的優秀黨員擔任書記,推行黨組織書記與企業決策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推動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到民營企業兼任“第一書記”,探索推行“輪值書記”,為新建黨組織或薄弱黨組織提供精準指導。激發組織“新活力”。以企業出資人、企業管理中層、業務骨干、生產能手等為重點發展對象,持續優化黨員隊伍結構;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的要素保障體系,實現民營企業黨建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推行“車間微黨課”“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等,創新活動載體。
賦能發展:紅色引擎驅動創新車輪
寧波民營企業黨建的實踐探索,黨建工作并非游離于企業發展之外的“負擔”,而是聚勢賦能企業健康發展的“紅色引擎”。
強信心,把穩發展之舵。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轉型升級的挑戰,市、區(縣、市)兩級黨委組織部門、統戰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和工商聯、貿促會等,結合職責分工,舉辦企業出資人培訓班、政策解讀會等活動,幫助企業家及時把握政策紅利和發展機遇,廓清思想迷霧,增強發展定力。企業黨組織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促進企業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據寧波市委組織部與浙江大學聯合發布的《民營企業黨建與創新發展關聯性研究報告》顯示:“黨建示范點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3.8%,較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均值高1.2個百分點”。
促創新,提升核心實力。黨組織成為企業匯聚智慧、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平臺。搭建創新平臺。廣泛設立“黨員技術攻關小組”“黨員創新工作室”“金點子征集平臺”等,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組織黨員帶頭攻堅克難。融合人才優勢。推動黨員骨干在關鍵崗位、重大項目上挑大梁、當先鋒,將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企業的人才優勢和創新動能。
育人鑄魂:引領成長之路,擔當社會之責
寧波民營企業黨建不僅著眼于企業的發展壯大,更致力于促進包括企業家和廣大員工在內的民營企業人士健康成長。
促進共同成長,塑造時代新人。黨組織成為民營企業人才成長的“孵化器”和“加油站”。塑造先進文化。重視企業接班人培養,將黨的先進思想和價值理念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倡導工匠精神、契約精神、誠信經營,營造崇尚創新、追求卓越的內部氛圍。暢通發展通道。推動實施“雙培工程”——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為優秀人才提供廣闊舞臺。
引領責任擔當,厚植家國情懷。在黨組織引領下,寧波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蔚然成風。助力共同富裕。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市號召,通過產業幫扶、就業幫扶、公益捐贈等多種形式,深度參與東西部協作、山海協作工程、“萬企興萬村”行動和社會公益慈善活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黨組織引領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協同解決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促進和諧勞動關系。
未來展望:任重道遠,大有可為
盡管寧波民營企業黨建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處于深化提升的關鍵階段,面臨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能。
民營企業黨建工作在思想凝聚、組織覆蓋、業務互促、制度保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認識與實踐的溫差。部分企業出資人對黨建工作不理解、不了解,有些新生代企業家對黨建工作存在模糊認識和思想誤區;職工在3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黨組織聯建多、單建少,存在聯而不合、有組織少活動的現象;部分已建黨組織活動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吸引力凝聚力不足。黨建與業務的融合。以黨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實效在有些企業還不夠明顯,在職工群眾中的影響力較弱。
為此,要直面挑戰,持續改進提升;把握機遇,開拓廣闊空間。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找準黨建工作與民營企業發展的融合點、共振點和關鍵點,因企制宜發揮推動發展、集聚人才、引領文化、促進和諧等作用,把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激發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作者單位:市社會科學院)

|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